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

世界末日的閒想

世界末日是一個浪漫的概念.在二十世紀末,少年的我聽著歌手黃耀明哼出末日的情懷.他的<下世紀嬉戲>,就像是跟情人的一個跨越世紀,超越生死的約定.而許志安的<愛你>沉沉地唱,"世界末日到了麼,問我終結會如何,海天一色似赤火,烈焰中只得妳我,最美麗亦最赤裸",更令末日添上淒美華麗的色彩.那時我心裏想,我們未必真的要經歷末日,若有一天可以躺在海邊,跟愛人一起描繪末日的情景,己可為碌碌人增添奇異的光芒了.

世界末日為甚麼一定是"世界末日"呢?記得我曾經談論過"上帝能否製造一塊衪搬不起的石頭"(詳見: 上帝能否製造一塊衪搬不起的石頭?自打嘴巴),提及語言會誘導人的思維."羅密歐呀,羅密歐,你為甚麼叫羅密歐?"這並不是愚蠢的問題.世界末日為何叫"世界末日"?不叫"世界末月","世界末年",或"世界末世紀"?世界的毁滅,可以是天降異象,地動山搖,就像人往頸上引刀一快,浪漫而激情.世界的毁滅也可以是環境逐漸敗壞,人口逐漸稀少,是連綿數百年,既冗長又沉悶的過程.所以期待世界末日的人要明白,世界毁滅的進度可緩可急,"日"只是其中一個可能,儘管它是最轟烈最浪漫的."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",當我們還熱烈猜度那天是世界末日時,末日也許早己運行中.正如股票市場常流行一句話:"牛市是在懷疑中誔生"!


熱愛末日的朋友會說,就算末日不是"日",也會發生一些導致末日的決定性事件,例如舊約聖經的滅世洪水,令恐龍絕種的天外隕石,若能見證這事件的發生,己不枉此生矣.可是決定性的事件之所以成為決定性事件,都是我們事後從結果得知的.舊約時代的大洪水,大概村民到死的一刻也認為這只是特強的暴雨而己.劫後餘生的恐龍,也不能肯定牠們的族群會從此一蹶不振,甚至滅亡.所以若你死於毁滅性的災難,你是無從證實末日的真偽.若你是災難的倖存者,也不能歡天喜地向天呼喚:"我終於見證過末日災難了!"除非你確知你是地球上的唯一生還者,而你也即將死去.


從網上論壇看到熱愛末日的朋友,很希望末日讓富豪跟平民一樣,一同感受恐懼和絕望,共同承受大自然的痛擊!這是末日給世人的一大盼望,令我想起也雀躍不已,我也明白失意的人總希望跟別人同歸於盡,可惜殘酷的現實不許如此!在每個時代,人與人之間總是竭力謀求差異,人們總要從"比別人優越"的這份感覺中追尋快樂.失望不是因為我只能掙100元,而是我掙了100元,隔鄰的朋友卻掙了110元.唐代的杜甫嘆曰:"朱門酒肉臭,路有凍死骨!".現今社會"平民酒肉臭",就算家裏的食物放至變壞了,但人人平等仍是遙不可及,差異總會體現在不同的地方.至於在大災難中又如何?從新聞中聽到,大地震震碎的,往往是農村或平房,鮮有富豪遇難的消息,若連富豪府第也受重創,平民區必然是死傷枕藉了.若你也相信末日未必是"日",可以是漫長的歷程.屈時作為一介平民,若可偷生也必要忍受十年的饑荒,而富豪每天則可享用像現今快餐店般的焗豬扒飯.在連番的猛烈天災下,普通人己難以四肢健全,或是截斷了手腳,或是燒盲了眼睛,卻仍須在廢堆中找尋食物.而富豪住在堅固的地下室,雖然不可打高爾夫球,籃球卻成為他們最新的嗜好.所以到那天差異總會是有的,儘管不再是手機款式的差異,也不是蝸居與豪宅的差別.


每個人對末日都有不同的感覺.若你覺得現今世界應比末日好,可嘗試好好珍惜每一件事.對物質與時間而言,珍惜就是不浪費.但對人來說,珍惜是抽象的動詞,我珍惜你是該如何的珍?如何的惜?這或可借用基督徒常掛在嘴邊的"感恩"一詞.對所擁有的一切存感恩之心,這心理狀態便接近珍惜了.

對末日滿懷期待的,便應知道末日並不是鬧著玩的遊戲.我們到澳門遊樂兩天尚且有所準備,何況是刺激驚險的末日之旅?若不想末日未來時便糊里糊塗地死去,若想支撐到最後一刻,完全體驗整齣末日好戲,便應在身體上,心靈上和財力上多作鍛鍊和預備了.世上千秋萬代,要成為末日的一兩代己經不易,若竟因區區小災難而枉自送命,錯過了更壯麗的畫面,豈不憾哉?

而希望在末日目睹權貴跌倒的,也應多作心理準備,因為我們這些平民將跌得更淒慘.當看到權貴只能吃焗豬扒飯時,或許會為昔日自己能吃特級焗豬扒飯而快慰,但肚皮咕咕作響的感覺只怕會比這些快慰更為強烈.為此你應趁末日前快點成為權貴,也可想想末日有甚麼契機,讓你可躍升為新晉權貴了.


畢竟說期待世界末日的,大多只是葉公好龍,葉公家裏的餐具,傢俬,書畫皆是龍的圖案,上天的真龍深受感動特意來訪,葉公竟嚇至雞飛狗走.說希望世界末日的,講就兇狠,我又何必如此認真呢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