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8月1日 星期五

為「擁有」我們犠牲了多少

從網上論壇看到一篇貼文,文主抱怨收藏影片很浪費時間,不但下載需時,又要決定刪除或保留。到了電腦硬碟空間用盡,又要想辦法騰出空間,甚至要添置新硬碟云云。「非法下載也諸多怨言嗎?」我看罷一笑。

網友紛紛回應,倒是有位答得很妙:「少年人,你不妨把這些都看成鏡中花水中月,有則欣賞,無也無妨,人大了要學會放低,欣賞過後,不必執著要擁有。」

這 話令我一再回味。家中雜物很多,而我的書枱又堆滿了書。每當我對某些學問感興趣,便頭腦發熱地買幾本書來。當我這本書仍未讀完,轉眼又到書局掃來兩本。當 我讀過一本好書,便覺得要好好收藏,像這樣便可擁有書中的智慧。漸漸書架上的書成了我的負擔。我也花不少時間執拾和清理,為的都是心頭的擁有感。

至於家裏其他物資,電子產品也好、衣服裝飾也好,都是我和家人經年堆積的。忍不住買來了,心想總會用得著,為此家裏添置不少雜物櫃和衣櫃。有時我在家中狹窄的通道穿插,我會想這是住人的家,還是住雜物的家?為了「擁有」我們犠牲了多少?

或許一本好書,讀過後說聲感謝,加一句「有緣再聚」已足夠。而美好的事物,與其放在家中的雜物堆裏,留在櫥窗也是不錯。很多時,喜歡不代表要擁有,而「擁有」也未必是喜歡的最好歸宿。

(註:本文曾刊於明報 《自由談》)

2014年6月17日 星期二

人在宇宙中的位置

  近日重看一些天文書籍,引發我連番奇想。究竟人類從何而來?這問題我當然不懂回答,但不妨讓我的幻想盡情遊走,列舉種種的可能:
1. 宇宙經歷了億萬年後,終於命中了億萬分之一的機率,孕育出地球這個有機體,人類也由單細胞生物演變而成,當中全是數學上的偶然,沒有冥冥中的主宰。地球可能是宇宙唯一的偶然,也可能不是。
2. 上帝創造宇宙,也創造地球和人類,人類是茫茫宇宙中唯一文明生物,探測宇宙讓我們讚嘆造物的奧妙。
3. 上帝造宇宙,也造人,更造外星人。為了讓星際文明不致互相打擾,上帝令我們相隔數百光年,卻賜予我們好奇之心,希望有日能探訪對方。
4. 上帝造外星人,也造人,衪吩咐外星人掌管人類,作人類的上帝。正如《聖經》上的上帝吩咐人類掌管地上的萬物。
5. 上帝造外星人,人類卻是外星人製造的次級生物,地球是外星人的實驗室,他們輸入了愛與恨等變數後,再觀察實驗結果。
6. 宇宙是一位小說家筆下的傑作,當衪和衪的讀者閱讀時,宇宙便在衪們腦海的電磁波中誕生。
你還想到更多的可能嗎?仔細想想,生命就是一聲的驚喜,我們所驚訝的,正是我們竟能存在。

2014年6月16日 星期一

傾力演出的藝人

  假期我參加了一個內地短線團,飽覽自然風光之餘,旅行社還安排了一場歌舞晚會。
  晚會開始是當地居民的表演,可能他們經驗不多,演出未算精采。壓軸嘉賓是一位香港藝人,他是拍電視劇的,我雖然認得他的模樣,卻不懂他的名字。他的出現掀起了全晚的高潮,眾人都歡呼喝采。他不從舞台出現,而是從宴會廳大門走進來,跟團友握手和打招呼。
  「大家好嘛?坐了五小時車終於來到這裏跟大家見面!」西裝骨骨的他活力十足地跟我們說笑。
  接著他連唱幾首勵志歌,有《戲班小子》、《愛拼才會贏》、《紅日》等,我們都跟著打拍子,氣氛越來越高漲。他又唱又跳,弄得滿頭大汗,唱後他笑說全身都濕透了。他跟我們玩了很多遊戲,又送出親筆簽名的紀念品,更邀請熱情的團友上台一同跳舞,叫台下的觀眾為他們評分。接著他又唱了《愛情陷阱》等勁歌,轉眼已跟我們玩了一個小時。
  看到他傾力的獻唱,竟讓我心頭泛起一絲感動。團友本來估計他只會唱一兩首歌,怎料他一唱便是十首,絕不欺場。我想到自己工作多年,曾慨嘆所謂的懷才不遇,卻常有認精學懶的時候,機會真的難以把握嗎?
  這晚大家不論老少,都玩得很興奮,相信這夜過後,我們這幾百人不但記得他的名字,還會對他留下極佳的印象,他的人氣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地累積下來。

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

感謝樓上書局

逛樓上書局是我的嗜好,每當看到種類繁多的內地書藉,總會挑起我無盡的好奇。有天我走進這間書局,發現前一些別處沒有的雜誌,便連忙掃下。走到收銀處,平日看舖的壯漢不見了,只坐著一位老太太。
「買五本可以便宜一點嗎?」我問。這一問倒引出一些辛酸來。
「不可以了,經營困難呢!」她笑笑說,我也陪笑一下。然後我跟她攀談起來,她說近年樓上書局很難做,有些就算搬上七樓也要結業,這舖是自置物業,也要蝕本經營。
「兒子喜歡,做父母的便會支持。只是近日內地客在港受到不友善看待,兒子回內地入貨便遭刁難和喝罵了。」
聽了我不禁心生感慨。政府不為旅客人數設限,錢無疑多賺了,卻令兩地居民結了很深的仇怨。若能設限,旅客賓至如歸,市民生活如常,豈不兩相和好?
「你兒子在那裏呢?平時我也見到他的。」我好奇一問。
「他在隔鄰跟孩子做功課。」
恰巧這時那壯漢回來了,看見老太太正在替我結帳。
「媽,你懂用這掃描器嗎?」
「我懂的。」老太太緩緩地盯著條碼。
「多謝!新一期雜誌下星期會來貨。」他對我說。我想我才是要說多謝的人吧!
走過狹窄的樓梯,抬頭看看書局的招牌,這是大埔墟唯一一間書局了。他經營下去,除了是愛閱讀,大概還有一份使命,要為街坊留一點文化土壤。

(註:本文曾刊於明報《自由談》)

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

入鄉隨俗的魅力

讓我分享在新春期間的兩件趣事。

新年假期我跟爸媽到大帽山遠足行大運,回程時我們跟一眾行山友都擠在巴士車廂裏。巴士到逹荃灣前,在每一個站都停車開門,卻沒有乘客下車,如是這發生了幾遍,人們都好生奇怪,便懷疑有人誤按了落車按紐。這時媽媽發現有一個南亞裔的男人倚在欄杆,恰巧欄杆上裝有落車按紐,便輕聲跟我說就是他。漸漸很多乘客也發現了,但誰都沒有開聲,車廂的氣氛也變得凝重起來。最後有位乘客向那南亞男子指一指,南亞男子發現了便尷尬地笑,連忙移開。忽然,他高聲地向乘客們說了一聲:「恭喜發財!」。不標準的發音令整個車廂的人都笑彎了腰,連說恭喜!

在新年團拜時,一位朋友說起他以前當酒店行李員的經歷。他的拍檔是一個愛說粗口的人。有次他們為一個外藉女子搬行李,很不容易才將行李運到電梯。在靜侷的電梯空間裏,他的拍檔吐一口烏氣,爆了一句:「好X重!」。這時那外藉女子不知就裏,笑一笑就跟著說:「好X重。」。這刻他們都忍不住哈哈大笑,還擔心她會因此學壞。

大概這就是入鄉隨俗的魅力。我們時常聽到一些本地人與旅客爭執的新聞,這讓我反思到,他日我外出旅遊,若能花點時間了解當地文化,懂得入鄉隨俗,不喧賓奪主,不反客為主,自然便能贏得當地人親切友善的眼光。

(註:本文曾刊於明報《自由談》)

2014年3月9日 星期日

重溫廿六課(完):《店舖》、《庖丁解牛》

《店舖》- 西西
  作者的觸覺十分細膩,在她筆下,彷彿每間店舖都是活生生的生命。正如她引用拉丁美洲小說家的話:「萬物自有生命,只消喚醒它們的靈魂。」大概藝術家的任務,就是為平平無奇的事物賦與生命,帶出意義,這就是藝術的無用之用。跟範文中的其他描寫文一樣,文章所寫的人物繁多,讀上去卻感到一陣寧靜和閒適。現今社會上說煽動話的人很多,在感官經過一番刺激和鼓動後,偶爾讀讀這些文章,調和一下心情也很不錯。


《庖丁解牛》- 莊子
  莊子是善於講故事的哲學家。文中庖丁手上的刀就是人的生命。庖丁用刀符合道,只會「以無厚入有閒」,就像日常生活只會做游刃有餘的事,不會熬夜或硬碰。遇上難解的時候,庖丁則「動刀甚微」,不會貪快亂衝。這樣庖手上的刀用了十九年仍「若新發於硎」。聽說有些上百歲的老人,每朝如常起床走動,有天他們會在睡夢中,甚至坐著時安然離世,這便是用盡上天給予的每一口氣,能盡享天年的幸福人了。
中學會考把這篇範文安排到課程的最後,很不容易才讀到這裏,卻聽到:「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無涯,以有涯隨無涯,殆已。」考試局恐怕跟考生開了個玩笑呢。當時老師笑說:「老子說『絕學無憂』,莊子說『以有涯隨無涯殆已』,但他們都讀了很多書,他日待你們都讀飽書,才對人說句『殆已』吧!」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《重溫中文廿六課》終於完成了,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旅程,喚起我不少中學的回憶。每篇寫出來的感受雖然短小,但已是很好的腦力鍛鍊,激發一些我重未想過的新觀點。心裏一些模糊的想法,經過了筆墨的推敲和琢磨,化成了清晰的文字,這種欣喜之情、心滿意足的愉快感覺,必定要親身拿起紙筆去經歷才享受到。在洶湧澎湃的資訊洪流中,我幸能夠稍停下來,淘起當中的廿六篇仔細品味,重溫那份久違了的悠然之樂。廿六篇萬歲!

2014年3月8日 星期六

重溫廿六課(十五):《范進中舉》、《弔古戰場文》

《范進中舉》- 吳敬梓
  這是一篇十分惹笑的小說,尤其是鄉人勸岳丈去打醒昏迷了的范進那部份,令先前囂張的岳丈更顯得狼狽和滑稽。我們看小說或電視劇,有時會覺得當中的人物刻劃很精采,精采得拍案叫絕,但有時卻會覺得很誇張造作,那些場景和高潮都只是刻意營造,一點都不自然。而這篇文章,我感受最強烈的,就是所有對話都非常應棍。岳丈這個沒學識、有幾個臭錢的商販,對范進罵到這般狗血噴頭,很中他的刻薄性格!范進拿著母雞典當,對鄉人垂頭喪氣地說的話,又很中他當時連自己也看扁自己的心境!岳丈知道范進中舉,「是天上的文曲星」,不敢打他,又不得不打時說的話,很中他迷信怕事的本性。村民對岳丈嘲笑和調侃的話,又很中喜歡看熱鬧、講風涼話和幸災樂禍的民族特性!現今網上有很多嘗試吸引網民眼球的「潮文」,有些的確很過癮,有些便略嫌誇張失實,對場景和人物的描寫太著力太濫了。

《弔古戰場文》- 李華
  這是一篇氣勢磅礡的駢賦。站在古戰場上,作者感慨昔日戰爭的慘烈,描寫了肅殺的邊彊、將軍的驕橫、士卒的無助、親人的悲淒,還述說戰國、秦、漢的戰爭事跡,拉開了廣闊無垠的時空。身處香港的我因為未經戰亂,對此感受幸仍未深。我又想到古代的帝皇,坐在深宮裏又幾曾識干戈。對他來說,打仗似乎就像在賭廳玩大注,士卒的性命都只是他手上用來追求刺激、滿足貪慾的賭本而已。

2014年3月7日 星期五

重溫廿六課(十四):《揚州慢.淮左名都》、《論仁、論君子》

《揚州慢.淮左名都》- 姜夔
  中學讀這詞的感受遠不如前三篇般強烈,亦發現難以背誦。現在重讀,感覺分別不大。這詞的確不太好唸,欠缺前三篇的情感起伏和音樂節奏,平鋪直述猶如一般散文。這令我想起人們時常批評新詩是「斷行的散文」。大概因為新詩大多用字不夠精練,節奏不夠明顯。用字精練可讓人反覆玩味,節奏明顯可讓人反覆吟誦,兩者都是讀詩的賞心樂事。

《論仁、論君子》- 論語
  孔子在論語中提及的「仁」和「君子」,仁是比較抽象難明,例如「智者不惑,仁者不憂,勇者不懼」,三者中最難理解就是仁者為何不憂。而君子則較易理解,因為我們除了可以在腦裏設想到「君子」這形象外,還有「小人」這一人物作對比。「君子」的特徵可分為心態上和行為上。我認為最精妙的兩句是:
「君子坦蕩蕩,小人長戚戚。」小人長期都「條氣唔順」,不是算計人就是覺得給人算計。
「君子無終食之閒違仁,造次必於是,顛沛必於是。」君子平時的行為即使是端莊得體,但在偷雞的小片刻、一些緊急時刻和落難之時,才能看出一個人的真正個性。

2014年3月6日 星期四

重溫廿六課(十三):《一剪梅》、《青玉案.元夕》

《一剪梅》- 李清照
  這詞描寫的是日常生活瑣事,李清照眼中的每一項事物,都能勾起對遠方丈夫的思念。思念之情顯露而不失含蓄,簡單來說,就是唸起來不會覺得肉麻啦!「花自飄零水自流」一句令我反覆玩味,大概當人陷入深刻思念時,無論看到甚麼也會無端感慨一番吧!


《青玉案.元夕》- 辛棄疾
  這詞描述元宵夜的一片繁華熱鬧,目的只為反襯在燈火欄柵處的那人。「更吹落、星如雨」六字可謂妙筆,更顯繁華到極已見糜爛。記得往日在情人節時,我恨不得急急腳趕回家,閉上眼當甚麼事也沒發生(的確甚麼事也沒發生啊!),絕不會獨自走出街外去感受所謂節日氣氛。作者在喧鬧的街上不停覓尋,結果在燈火欄柵處尋到了。真的找到嗎?我猜這只是作者的願望罷!他希望在萬人共歡的晚上,在不太起眼的角落找到一個她,她是同樣甘於寂寞的,大概他會上前,跟她說:「你好!你也是獨自一人嗎?」

2014年3月5日 星期三

重溫廿六課(十二):《我和我的唐山》、《念奴嬌.赤壁懷古》

《我和我的唐山》- 錢鋼
  這是一篇很純粹的文章。文章沒有甚麼「宣掦大愛」、甚麼「天災無情,人間有愛」,更沒有把災難當喜事辦,表掦各級領導如何「抗震救災」、災民如何發揮人性的光輝等等。作者十年後重踏唐山,當年的大災難雖已遠去,但沉重的氣息仍籠罩大地。他探訪幾個生還者,訴說他們的故事,還看了靈堂的留言,看過過年放煙花寂靜的人群。這些都令我感慨生還者要努力活下去,真不如口講般容易,亦感慨幸福並非必然。
  文章沒有語重心長的道理,也沒有藉此渲染悲痛的情緒,感情是始終的含蓄,就像顧念著他和生還者內心深處的傷口,也令我想起了一句話: 「詩是沉靜中回味得來的情緒。」


《念奴嬌.赤壁懷古》- 蘇軾
  蘇東坡遊歷赤壁,運用豐富的想像力,將赤壁風光和周郎的英雄事跡描繪出來,諗上去便感受到一種男人的豪情和浪漫。周郎英姿勃勃、事業得意兼有美人相伴,一切男人嚮往的橋段都呈現了。之前讀過反戰的範文,亦知道赤壁之戰火燒連環船死傷慘重,那麼戰爭如此被文人美化是否不妥?我看戰爭雖然殘酷,但周郎是守衛國土的一方,在情感上後世人都會歌頌一番的。

2014年3月4日 星期二

重溫廿六課(十一):《孔乙己》、《始得西山宴遊記》

《孔乙己》- 魯迅
  少年時讀後感覺不大,長大讀後感觸良多。在生活上、工作上,總有一些弱勢的人常被眾人拿來開玩笑,以調劑沉悶的群體生活。而大伙人從不理會被恥笑的人的感受,總覺得只是說說笑,他不會難受,不會如此小器。文章中一些似乎是不經意的話,讀了心靈也會感到一陣刺痛。


《始得西山宴遊記》- 柳宗元
  作者被貶永州後,自言已遊盡該地山水,後來發現西山與眾不同,便發出「山之特立,不與培塿為類」的感慨,認為自己這刻才算真正開始遊歷西山。對於這種心態的轉折,少年的我感受不大。長大了才發現,在人生失意時,人總想找些寄托來排解苦悶,遊山水、玩電玩、賞戲曲,都盡量參與,甚麼都試過後,結論就是世情不外如是。到了某一天,因為某些景象、某些事情,思想突然開闊了,驀然發現原來由此刻開始,自己才算真正地生活,真正能放下舊事,重新起行。

2014年3月3日 星期一

重溫廿六課(十):《請客》、《齊桓晉文之事章》

《請客》- 王力
  有別於其他一本正經的範文,這篇文章用字和語調都十分滑稽,以幽默的方式將中國人請客的醜態表現出來。文中一些有趣的語句,如「我的錢就是你的錢」、「受人錢財,與人消災」、「青蚨在荷包裏發出去是令人心痛的」、「求仁得仁」等,很容易勾起讀者一些請客和被請的經歷,令人會心微笑。這篇文章詼諧仍不失結構緊密,每段都有一個小主題,且段與段之間聯繫亦強,讀上去絕無拖泥帶水之感。


《齊桓晉文之事章》- 孟子
  讀《論語》能感受到孔子的誨人不倦,讀《孟子》便能享受引人入勝的推論和比喻。「魚與熊掌」、「五十步笑百步」、「揠苗助長」、「重做馮婦」、「杯水車薪」等都讓後世人一再回味。中三時讀過《論四端》,讀到「見孺子入井」的比喻,便覺得這是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」的最佳論證了。
  這篇文章記錄孟王跟齊宣王的對話。孟子巧妙地用「以羊代牛」一事推論齊王有仁愛之心,往後帶出的「不能與不為」的論證亦為齊王所動,可是後來孟子仍不獲齊王重用。孟子的雄辯,不亞於商鞅、張儀、李斯,但他們懂投王所好,迎合君主急於稱霸的野心,只是這種沒有原則的性格,亦間接導致他們不得善終。對於富貴功名,孟子並不強求,抱負伸展不了便跟孔子一樣退而講學,既得善終,亦為後世立說。
  至於孟子主張以民為本的仁政,在現實是否行得通?猶幸當時還有滕文公。滕文公祟尚孟子學說,施行仁政而政績卓越,鄰國的人民也紛紛移居滕國,而滕國只是方圓五十里、夾在列強之中的小國而已。仁政在戰爭慘烈、禮崩樂壞的戰國時代尚且行得通,何況在今天呢?

2014年3月2日 星期日

重溫廿六課(九):《歸去來辭並序》、《漢字的結構》

《歸去來辭並序》- 陶潛
  《歸去來辭》讀上來朗朗上口,節奏輕快,彷彿看見跳躍的音符。作者將要辭官還鄉,他那份雀躍和期盼的心情在辭中表露無遺。文章句子的長短和節奏,都能配合文意,這是一般寫作的人難以兼顧的。
  辭的開首便是一聲歎喟:「歸去來兮!田園將蕪胡不歸!」正如我們在少年時有一些愛好,畫畫呀,鋼琴呀,足球呀。到長大了,大家都為了謀生,又為了一些生活雜務,更為了一些糜爛的嗜好,便將這些興趣都荒廢了。「停一停好嗎?你看!畫筆都乾硬了,鋼琴都封塵了,足球都漏氣了,你還置之不顧?」置之不顧的除了是這些舊物,還有枯乾了的心靈。
  接著是難解的一句,亦是眾人心中難解的矛盾:「既自以心為形役,奚惆悵而獨悲?」既然知道為了搵食,便不能率性而行,既然都明白了,為何時不時又感惆悵又感傷悲呢?人總是在認命與不認命之間苦苦纏擾啊!最後作者索性豁出去,唔撈了!
  陶淵明是中學語文科的常客。中一時讀過《五柳先生傳》,中二讀《桃花源記》,中三讀《歸園田居》,中四五會考讀《歸去來辭》,幾乎每年都會跟他打交道,可說是中文科作家龍虎榜的冠軍了!

《漢字的結構》- 左民安
  這是一篇平鋪直述的說明文,沒有特別的寫作技巧,也沒有可堪玩味的地方,是比較悶的一篇範文。說明文一般都比較沉悶,考試局找了這篇說中國「六書」造字之法的,已算是頗有趣味了。
  文中提及「假借」法,說到古文之所以難讀,其中一個原因是假借字太多,又叮囑我們不要在「本有其字」的情況下胡亂假借(實為寫錯別字)。這令我想起現今的人很喜歡「玩食字」,玩食字多是為了在原有詞意上別開生面,引人注意,這已是不值得鼓勵。更甚者,就是徒玩食字而無新意。例如政府廣告上的「築」福香港、集思「港」益,若用回「祝福香港」和「集思廣益」,意思根本分別不大,所玩的食字絕不高明,難讓人另眼相看(只能引人唾罵吧!), 而那些錯別字又沒有用引號標明,完全是有破壞無建設之舉。
  為甚麼我如此痛心呢?因為我也是玩食字的受害者。童年時我曾追看一套叫《義不容情》的連續劇,連主題曲也懂背唱了。幾年後在中文課裏,讀到「義不容辭」這成語,心中便是一怪:「不是義不容情才對嗎?」

2014年3月1日 星期六

重溫廿六課(八):《竹林深處人家》、《六國論》

《竹林深處人家》- 黃蒙田
  若以攝影的術語說,這是一篇很有「立體感」的文章。作者用盡五官來感受竹林。除了在外面欣賞竹海的氣勢外,又穿插竹林,深入其中的人家。無論外面的陽光多猛烈,走在竹林都格外清涼,像走在竹海的海底隧道裏,又像走在機關佈陣的迷宮,十分引人入勝。竹的清新、茶的氛芳、鮮筍飯的清香,還有女孩子們的歡笑聲,都令人心嚮神往,難怪作者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也想起竹子的芳香。據說嗅覺的記憶是最長久的,你也會有一些氣味能夠喚起你久遠的記憶嗎?


《六國論》- 蘇洵
  發人深省的文章。文章的價值,在於能道出永恒的道理。時空更迭,文章所說的六國,到北宋、到今天仍然重覆地上演,讀後令人扼腕而歎。「以地事秦,猶抱薪救火,薪不盡,火不滅。」割地賂秦當然是行不通,那些君主不會不知,為何他們仍要這樣做呢?
  《孟子》裏有一個比喻,同樣是說柴薪的。孟子認為,本來「仁」能勝「不仁」,就像水能滅火一樣。只是現今行仁的人,就像想用一杯水去潑熄一車柴薪所燒的火。救不到,就到處向人說水不能救火,他們反而助長火的氣焰了。所以我看那些君主,就算真能「禮天下之奇才」,恐怕既不能持久,亦因短期不見成效而放棄。邪不能勝正,但都要有足夠的量變才有質變,我們也要慎防常把「這樣做是沒有用」的話掛在嘴邊。

2014年2月28日 星期五

重溫廿六課(七):《我看大明湖》、《廉頗藺相如列傳》

《我看大明湖》- 梁容若
  中一時讀《大明湖》已覺津津有味,中五會考再讀這篇感覺亦佳。
  這文章的高明之處,就是看似議論文,卻感受不到半點劍拔弩張,也不覺得在鋪陳理據,倒像是將大明湖的風光重新描寫一遍。這文章是為了解答讀罷《老殘遊記》而遊大明湖的讀者而寫,但若滔滔雄辯,便嫌折煞大明湖的風景,也和大明湖厚重沉實的個性格格不入。用了這方式,令議論藏於描寫之中,氣氛便融洽得多。其實我覺得甚麼議論文呀、記敍文呀,抒情文呀、說明文呀,只是一些教學用語,真正寫作時實在不用拘泥過甚。


《廉頗藺相如列傳》- 司馬遷
  能夠寫正史寫得比小說還精采,史馬遷真是無出其右。少時讚嘆藺相如的智,覺得他能算準每一步,確保完壁歸趙,完成不可能的任務。長大了重讀這章,我更讚嘆的是藺相如的勇,他深入虎穴,親身走完自己設下的每一步棋,要知道就算機關算盡,只要秦王一撒野,藺相如勢必性命不保,所以無論算得多盡,也會有不能算的地方。
  在現今社會,智者也許太多了!當社會發生了甚麼事,發表高見的鍵盤戰士很多,他們指點江山,訓示人們當如何如何,把事情說得反掌般容易,那麼既然如此有把握,為何不自己先去實行?說到底,很多時人的思慮和勇氣是成反比,誰又能像藺相如般,既想得周密又願冒險一搏?在此我向勇於為公義站出來的人說聲:「小弟慚愧萬分。」

2014年2月27日 星期四

重溫廿六課(六):《將進酒》、《兵車行》

古詩兩首:
《將進酒》- 李白
這是波瀾壯闊的一首詩。李白豪情萬丈,「黃河之水天上來」、「古來聖賢皆寂寞」、「與爾同銷萬古愁」,帶領讀者將視野拉到無盡的時空。人生在世,難免會有不得意的時候,即使未能樂觀面對,也不好躲在暗處鬱鬱寡歡。贏有贏的精采,輸有輸的豪情,況且,有誰能為輸贏下定論呢?


《兵車行》- 杜甫
與一般詠物寫景的詩不同,作者將人的對話和神情直接寫入詩中,活生生地呈現戰爭的慘況。「行人但云點行頻」、「牽衣頓足攔道哭」,「千村萬落生荊杞」、「古來白骨無人收」,代價這樣沉重,到底戰爭的目的是為了甚麼?戰爭就是掠奪,是妄求用最快最直接的方法掠奪別人的財富和成果。可是結果如何呢?就像沉迷賭博或賭股票的人,希望不勞而穫,結果總是勞而不穫。

2014年2月26日 星期三

重溫廿六課(五):《再別康橋》、《聽陳蕾士的琴箏》

《再別康橋》- 徐志摩
  這首詩可說是新詩中最廣為人知的一首了。大概是因為這首詩十分好記易讀,而且開句已經不凡:「輕輕的我走了,正如我輕輕的來,我輕輕的招手,作別西邊的雲彩。」令我立即想到唐朝崔顥的「昔人已乘黃鶴去,此地空餘黃鶴樓,黃鶴一去不復返,白雲千載空悠悠。」兩首詩都「犯重」,不斷重覆「輕輕」和「黃鶴」,卻營造了令人想追看下去的迫切氣氛。
  臨別康橋的一天,在夕陽下欣賞康河美景,說到「彩虹似的夢」時,便猛然醒覺「尋夢?」,然後獨自起程。船越撐越遠,草越見越青,及至夜時已「滿載一船星輝」,高興得快要「放歌」。然後又是一次轉折,由「放歌」到「不能放歌」,終至「沉默」。作著情感的收放和起伏,配以康河的黃昏和夜空,構成了一首情、景都十分豐富的好詩。
  順道一提,徐志 摩另一首新詩《偶然》也很值得細味。


《聽陳蕾士的琴箏》- 黃國彬
  新詩有所謂的「意象派」,是專注於用不同的意象,來營造詩的氣勢和氣氛。我想這詩的作者也有此目的,可惜這詩所用的意象群都十分凌亂,意象間都沒有很強的關聯,且未能將情融入意象之中,這令我體會到濫用意象的壞處。詩中每一句都經精雕細琢,但恐怕讀者難以承載,因為每一句都需要很集中精神去想像,而構圖完成後,到下一句又要抹掉了。

2014年2月25日 星期二

重溫廿六課(四):《出師表》、《也許》

《出師表》- 諸葛亮
  因為少年時沉迷《三國演義》,諸葛亮在我心中的形象非常高,我更認為他是人臣的典範。現在重讀這篇,覺得諸葛亮是實事求是,不說空話的人。文中所舉薦的人物,他都仔細說明他們的長處,但不會誇獎。文章情理兼備,只是提及先帝的次數太多,畢竟當時蜀後主已經登基,為臣的也不應常拿先帝來壓幼主吧!幸好文章末段提到「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,不效則治臣之罪」,說明北伐大計仍要請後主批准,且若不成功,亦甘受後主治罪。最後或許怕說話太多,再補一句:「臨表涕泣,不知所言。」可見諸葛亮位極人臣,仍然是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,十分謹慎。
  或許諸葛亮的光芒太耀眼,令後主在後世人的眼中只是一名扶不起的阿斗。幸好現在已有不少人替後主平反,他能在亂世當四十一年皇帝已不容易(諸葛亮輔政十二年便去世),又能平衡主戰主和的勢力。到魏軍殺到時,為了百姓免受戰火而願投降,一句「樂不思蜀」又令自己得以善終,虎父無犬子啊!


新詩三首
《也許》- 聞一多
  聞一多強調新詩要有建築美、音樂美、繪畫美,但在這首新詩中,縱使每句字數工整,我卻領略不到一點音樂節奏。節奏散亂是新詩的痛處,古文中的助詞如「之乎者也」、主語、動詞等,在古詩中可隨意刪除或保留。例如「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」便已把多餘的字都刪除掉。但新詩不行,那些「我、你、他」、「的、地、是」等,必須如寫散文般忠實地留下來,這樣詩味便有所減退了。但另一方面,正因為這些字都不能刪去,我想新詩、以至語體文的好處,便是善於表達委婉曲折的情感,不用像唸古文般硬橋硬馬、鏗然有聲。從這觀點上,採用新詩是頗切合這詩的主題的。

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

重溫廿六課(三):《醉翁亭記》、《驀然回首》

《醉翁亭記》 - 歐陽修
   以一問一答的方式,將滁州的山水風光、風土人情都娓娓道來。作者位居太守,是一州之長,卻能與民同樂,一起遊山玩水。而民眾知道太守光臨也毫不拘謹,「負者歌於途,行者休於樹,前者呼後者應」。賓客們都「起坐而喧嘩」,飲少輒醉的太守則「頹然乎其中」,不會擺起高官架子,是親切和藹的老者。當然,與民同樂是雙方的,不是高官一廂情願落落區堆個笑臉便行,這在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另有精采演繹,有興趣可以一讀。



《驀然回首》- 白先勇
  很長的一篇回憶錄。少年時讀這篇總嫌篇幅太長,老師說不妨當成看一套電影。文章穿插了很多人物和場景,主題都是圍繞他的作家之路。從作者少年時臥病在床,腦裏滿是怪念頭,是未諳世事的小伙子,到後來經歷了一番波折,出走國外,「去國十年,老盡少年心」。
  文中提及兩位恩師,李雅韻老師讀國文出身,力勸作者修讀外文,因這對小說創作的啓發大得多,這客觀的見解令作者十分感激。夏濟安先生認為毛姆和莫泊桑用字很冷酷,對作者會有好影響。後來作者讀回《夏濟安日記》,才知恩師曾是浪漫主義者,深刻體會當中的弊端。這令我領略到做學問的人所需具備的嚴肅態度,自己就是對自己最嚴厲的批評者。
  最後作者淺談小說創作,他提到的敘述法與戲劇法可謂一針見血。我回想以往讀過的小說,安排敘述與對話的功力,確是影響小說優劣的重要因素。
  在中學時我沒這種耐性去聽別人說往事,但人大了便有興趣看看別人的人生,也順道觀乎自己的人生,甚至想學作者,用紙筆回顧我的往事,說說令我心懷感激的啟蒙老師。

2014年2月22日 星期六

重溫廿六課(二):《花潮》、《敬業與樂業》

《花潮》- 李廣田
這文章好讀之處,是用了很多排比句,這有助讀者掌握文章的節奏。文中亦穿插了不少古詩,令讀者可以一邊賞花,一邊賞詩,也感染到文人遊山玩水、吟詩作樂的雅興。所以白話文和古文不是對立的,穿插得宜可讓文章生色不少。另外文章形容花潮的動態十分迫真,可謂寫花的新角度。花除了是嬌美、清雅和豔麗外,原來也可以寫花的氣勢有如滔滔潮水。


《敬業與樂業》- 梁啟超
長大了在工作崗位上,有幾次感到煩厭時,我都重讀這篇文章 ,提提自己甚麼是敬業?「主一無適便是敬」。又問自己業有甚麼可樂?1,鑽進去能享受當中的曲折變化。 2,從奮鬥中得到快樂。 3,從競爭中得到成就感。 4, 專心工作可免除胡思亂想。
文章層層推展,首先人要先有業,才能有業可敬,然後人要敬業,才能從業中得到樂趣。工作多年,對「敬業才能樂業」這一觀點感受至深。

2014年2月21日 星期五

重溫廿六課(一):《以畫為喻》、《曹劌論戰》

《以畫為喻》- 葉紹鈞
作者以圖畫比喻文字,透過描述幾幅圖畫(貓、老人、蒼松)來論說寫作之道。這比起一般探討如何寫作的文章,顯得生動和具體得多,亦能給予讀者想像的空間。文中的理論層層推演,思路清晰,落筆平淡中見功力。
另外,文中所說的實用畫,會令人聯想到實用文,可是學習寫作卻不見得要從實用文開始,大概小童不必急於學習沉悶的公函格式、惱人的「敬啓者」吧!我猜作者的意思,是我們要掌握正確的語文運用技巧,能寫通順句子後,才談得上用文藝來表達感興。可見比喻雖能幫助讀者明白道理,卻未必能百分百貼切。不恰當的比喻會錯誤引導讀者,甚至會引出歪理來。但若因為比喻稍有不貼切,卻執之而攻擊,便會忽略了原本有價值的道理了。比喻只是輔助工具,嚴密的推論仍必不可少。


《曹劌論戰》(左傳)
這短短的文章有很多金句,「小惠未徧」、「小信未孚」,教人不要將自己施予的小恩小惠看得太大;「肉食者鄙,未能遠謀」,教人不要小看自己地位低微;「一鼓作氣、再而衰、三而竭。」,教人做事不要作無謂的磨蹭。
而曹劌以一介布衣的身份,在魯君面前不亢不卑,面對陣容鼎盛齊軍也不膽怯,到了齊軍潰敗仍保持警覺,短小的文字已能將他那份淡然的自信躍於紙上。

重溫廿六課(序):中文科應重設範文

聽說考評局正就中學文憑試中文科重設範文諮詢意見,我知道後當然舉腳贊成。

取消26篇範文這個餿主意,不知當年是特區政府中誰人提出。從此中文便切割成「聽讀寫講」四塊碎片,母語淪為學生的一種考試工具。學生只能拼命做練習,以求提升答題的速度和技巧。而課堂也失去了學習的重心,學生下課後好像學了點甚麼,但總又說不出。

在現今講求效率的社會,花一年多課堂時間去研讀26篇範文,似乎已不合時宜,或許在「Fast Fashion」的年代,粗讀略讀似乎更迎合現代人口味。但正因如此,少年時代細意閱讀的經驗才顯得更加寶貴。現在我長大了,跟同事朋友閒談,他們偶爾也會引用範文的語句,在網上論壇我又讀到一些改文,是改自《花潮》又好,《曹劌論戰》又好,我讀後便會心微笑,因為他們跟我同屬那一代,在求學時代都留下一些共同的回憶。

撇除留下共同回憶這種浪漫想法,研讀優質範文對提升語文能力是有莫大幫助。常聽人說,要學好語文便要多聽多讀多寫多講,但忘記了最重要的,就是多體會。語文反映一地的文化,只有多用心體會,才會對該文化產生興趣,有了興趣,提升語文能力自然是水到渠成。港英時代的考試局,在範文編選上也很全面,體裁上包含古詩、新詩、辭賦、古文、小說、現代散文等等。在思想上,入世的可讀《論仁論君子》、《齊桓晉文之事章》、《出師表》,出世的可讀《庖丁解牛》、《歸去來辭》、《將進酒》,想看將相風流的可讀《廉頗藺相如列傳》、《念奴嬌》,享受山水之樂的可讀《醉翁亭記》、《始得西山宴遊記》、《花潮》、《竹林深處人家》,了解民族弱點的可讀《孔乙己》、《請客》、《六國論》,了解文人的心路歷程可讀《驀然回首》等等。雖然有人批評讀範文要背誦「雞精書」,但實際上融會貫通,能用自己文字表達是更為重要,每次答題也是寫作的訓練。

所以除了中文,我甚至認為英文也應該有範文可讀。在小學時,英文教科書中的每一篇課文都要默書。到長大後我還記得當中的幾篇,我更發現其中一篇是改自莫泊桑的短篇小說《項鏈》。到了中學,英文堂沒有了課文,我也忘記這七年來在課堂混過甚麼了。

(註:本文曾貼於蘋果日報網上論壇)

想起這些範文,心中便覺回味無窮,也喚起我中學時的回憶。我決定在工餘之時,重溫範文廿六篇,並寫下短評,暫定每日寫兩篇吧!這將會是我個人對文章的看法,如有錯誤請不吝指正。

這廿六篇範文是:
01 以畫為喻 - 葉紹鈞
02 曹劌論戰 - 左傳
03 花潮 - 李廣田
04 敬業與樂業 - 梁啟超
05 醉翁亭記 - 歐陽修
06 驀然回首 - 白先勇
07 出師表 - 諸葛亮
08 新詩三首
   1 也許 - 聞一多
   2 再別康橋 - 徐志摩
   3 聽陳蕾士的琴箏 - 黃國彬
09 古詩兩首
   1 將進酒 - 李白
   2 兵車行 - 杜甫
10 我看大明湖 - 梁容若
11 廉頗藺相如 - 司馬遷
12 竹林深處人家 - 黃蒙田
13 六國論 - 蘇洵
14 歸去來辭並序 - 陶潛
15 漢字的結構 - 左民安
16 請客 - 王力
17 齊桓晉文之事章 - 孟子
18 孔乙己 - 魯迅
19 始得西山宴遊記 - 柳宗元
20 我和我的唐山 - 錢鋼
21 詞四首
   1 念奴嬌.赤壁懷古 - 蘇軾
   2 一剪梅.紅藕香殘玉簟秋 - 李清照
   3 青玉案.元夕 - 辛棄疾
   4 揚州慢.淮左名都 - 姜夔
22 論仁論君子 - 論語
23 范進中舉 - 吳敬梓
24 弔古戰場文 - 李華
25 店舖 - 西西
26 庖丁解牛 - 莊子


2014年1月21日 星期二

聖誕禮物的意義

  在剛過去的聖誕節我參加朋友的派對,大家要買一份禮物去交換,這令我十分苦惱。我的理論是,百多元的禮物,若自己喜歡的,早便買了,若不喜歡的,抽中就是浪費,很不環保。

  走到百貨公司,只見人頭湧湧,收銀處大排長龍。各人都忙碌地挑選禮品。各種貨物都醒目地陳列著,彷彿向我發出「買我啦!買我啦!」的呼喊。在芸芸禮品中我看到一張地毯,地毯的圖案正是「掟彩虹」遊戲,簡單又繽紛的色彩喚起我一些快樂的回憶。「可以買來開派對用呢!」我心想。我又看到一個頭細身大的不倒翁公仔,這微笑的老翁任我怎用力推,他就是不倒,「可以買來放在桌上,既有動感,又可鼓勵自己自強不息!」我滿意地笑。然後我看到很精緻的鐵皮盒,是倫敦巴士的造型,又看見很像古典鉅著的書皮,原來它們都是曲奇餅的餅盒!在我差點想買時,想起「買櫝還珠」這成語我便忍手了。我又發現大富翁遊戲變身朱古力禮盒,盒上還印有遊戲規則,拿起朱古力棋子,有得食又有得玩。又看到可以製作小熊模樣的愛心飯團模,拿起打孔機往紫菜印,熊的眼睛鼻子耳朵便出現了。

  走出百貨公司時,轉眼已是兩小時。或許聖誕禮物的意義,就是讓營營役役的都市人停下來,想想別人的需要,欣賞創作者的心思,同時發掘自己的喜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