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14日 星期日

我們心中的一些錨


 
逛書局時看到一本叫"快思慢想"的書。這是 "Thinking, Fast and Slow" 的中譯版。"魚之樂"的博主曾盛讚這是一本"令人謙卑的書",這促使我拿起Kindle細意閱讀,可惜我的英文能力實在不濟,很吃力地讀了四分一便沒有繼續下去,但我還忘不了閱讀此書時的興奮。後來在書局看到了中文版,卻是一本沉甸甸的嚇人鉅著,我的斗室實在接收不了,甚為可惜。在英文版它還是好端端的一本輕盈小書呀!我想書商應該要知道書籍的份量不是由重量決定,更要知道香港的讀者居住空間是很狹窄!

書中提及很多有趣的觀點,其中Anchor 現象最是發人深省。Anchor就是錨,原來人在決策時總愛尋求參考點,好讓飄浮不定的思想找到一個錨定。至於這錨是否可靠,我們竟從不關心!正因如此,我們的決定常給別人有意無意提供的錨所影響。書中有一個實驗,實驗中有兩個問題,問題一:"世上最高的紅木樹是多少呎?會是180呎左右嗎?"而問題二則是:"世上最高的紅木樹是多少呎?會是1200呎左右嗎?"回答問題一的人會答最高的紅木樹大概是150呎,200呎,250呎。而回答問題二的人則會答"是1000呎嗎?","是1300呎嗎?"哈!從來沒人說過180呎是理性的估計,而1200呎又何嘗不是老作!

可能你還未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。讓我再舉書中的一個生活化例子。在一間超級市場,店內的宣傳海報說:"金寶湯九折大特賣,每人限買12罐!"。另一間超市則只說:"金寶湯九折大特賣!"你道結果如何?在"限買"12罐的超市,購買金寶湯的顧客每人平均買了7罐,而在沒有設限的超市,顧客平均只買3.5罐!

還記得一年前讀完這章節的情景。那時我躺在週末下午的沙發,一直細讀這書,書擱下時已是黃昏。雖然天已漸黑,但我的內心竟湧起一陣清爽,興奮得要放聲高呼,更從沙發彈起身來,在家裏來回急走。大概這就是"每有悟時,便欣然忘食"的情景吧!

及後在日常生活裏,我的腦海也不時喚起Anchor理論。我曾聽說有人在2003年沙士時買入第一間屋,經過十年努力炒賣已成億萬富翁,別人說他很幸運,但我心裏反覆思想,"真是靠運氣嗎?如果一切可以重來,我也能做到嗎?"在2003年如果我僥倖用100萬買了一間屋,到了2005年我會肯用200萬多買一間嗎?還是因為心中已有100萬的錨,而覺得200萬很貴,非要降到100萬才肯買?人們常以自己的買入價作錨,但聰明的投資者知道甚麼錨是可靠,甚麼錨是無稽。他會説2003年的100萬是便宜,2005年的200萬是便宜,或許甚至說2013年的500萬都是便宜。當人們在過去數年紛紛沽出自住單位,"賺"了過百萬的鈔票,然後一邊租樓,一邊期望樓價跌至他昔日的買入價時,聰明的投資者則樂於承接沽盤,因為他知道昔日的買入價已一去不返,他心中的錨不在這裏。

又譬如股票,能夠買入十倍股而死抱不沽已是上者,誰的帳戶還有十年前買下的莎莎國際(178)?而更有上上者的,就是十年前已買入,且十年來仍不斷買入的人。十年前的股價很低,若以它作錨,便足以令十年來再沒有更好的買入機會。但巴菲特的錨不在這裏,只要股票的股東權益回報率(ROE)夠高,負債夠低,現金流夠強勁,無論是一元,十元,還是升至一百元,他仍覺得便宜,仍樂於持續買入。買入暴跌的股票而死抱不放的已是下者,而更有下下者的,就是一元買入,而覺得五角很便宜,便加倍買入,他以為他捉緊的是錨,原來只是一堆浮沙。

又譬如人生,甚麼是成功的人生?我賺的錢比鄰居的兒子多算是成功,還是我的職位是舊同學中最高就是成功?甚麼是可靠的人生之錨?賺錢的數目,鄰居的兒子,還是舊同學?我需要為人生找一個可靠的錨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