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20日 星期六

可以不用改朝換代嗎?

前國家主席胡錦濤卸任前在十八大會議曾說,若貪腐問題解決不好,"就會對黨造成致命傷害,甚至亡黨亡國。"改革貪腐的迫切,幾乎連三尺小童也知道了。我國悠悠五千年歷史,有多少次改革是成功,能把腐敗不堪的朝政扭轉過來,締造中興局面?

歷史上稱得上中興的時期實在不多,五隻手指剛好數完。首先是西漢的昭宣中興。西漢經歷武帝的窮兵黷武後,國庫空虛,民不聊生。繼位的漢昭帝和大臣霍光,減輕徭役稅賦,與民休息,其後的宣帝任用賢臣,廢除酷法,可算是成功的中興局面。

然後是東漢的光武中興。王莽篡奪西漢建立"新"朝,名稱雖很新,但王莾卻崇尚復古,把國家制度弄得一團糟,最終給漢室後裔劉秀推翻,是為漢光武帝。雖然"光武中興"在歷史上顯赫有名,但我認為他推翻新朝,且遷都洛陽,雖然國號仍是漢,但實質已算改朝換代,不太符合中興之意。

接著是唐代中業的元和中興。年號元和的唐憲宗,雖然在軍事上屢敗驕橫的藩鎮,重振中央政府的聲威,但本質上仍扭轉不了藩鎮割據,中央衰微的局面。所以中興之業未算成功。

然後已來到到明代中業的萬曆中興。一代名臣張居正,以內閣首輔之位推行新政,用"一條鞭法"精簡稅制。從以往繁複的稅項,改為無論是勞役還是賦稅,統統折現成白銀,計算簡單又能避免官員上下其手,大大充實國庫。軍事上重用抗倭名將戚繼光解決北方邊患。張居正是手段狠辣的強人,他死後利益受損的官員群起攻擊,萬曆皇帝便抄了張居正的家,明朝又回復腐敗不堪的局面。

最後是同光中興。在清代中葉同治和光緒兩朝,以恭親王奕訢,曾國藩,李鴻章,張之洞為主的改革派推行洋務運動,的確將中國推向現代化。李鴻章在晚年曾慨嘆:"我辦了一輩子的事,練兵也,海軍也,都是紙糊的老虎,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?不過勉強塗飾,虛有其表,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。如一間破屋,由裱糊匠東補西貼,居然成一淨室,雖明知為紙片糊裱,然究竟決不定裏面是何等材料。"雖然如此,我對李鴻章仍心懷敬意的。

回顧歷史上的中興,大都離不開短暫和失敗。可見我們常掛在口邊的改革呀,復興呀,實行起來是舉步維艱。中興之難,在於每逢變革,都必要打擊根深柢固的利益集團,而改革不僅需要人才,更需要有權力的人,而往往最有權力的正正是利益集團的核心人物。那歷史上的盛世是怎樣出現?很遺憾地,全都要靠改朝換代,惟有這樣方能將整個利益集團連根拔起,開創新的局面。可是新的集團又必重走腐敗的老路。不斷的改朝換代,令中國人長久飽受戰爭的煎熬。

可以不用改朝換代嗎?我們何時才有好領袖、好官員?中國的老百姓幾千年來所巴望的就是有好官好皇帝,但我更希望我們有好制度,一種令中華民族免受改朝換代的輪迴之苦的好制度。

最後我想說為人忽略的清末十年。在1901年義和團之亂和八國聯軍一役慘敗後,慈禧太后以至全國上下已知道中國不可能走回封建的老路。她參考百日維新的內容推行新政,成立諮議局,資政院,引入選舉制度,更響應要求為君主立憲作準備。在這環境下,吏治漸漸變好,民營企業得以發展,國家財政也大大好轉,可惜1908年光緒慈禧相繼逝世。繼任的攝政王載灃,妄想一下子將權力收緊,甚至把民營鐵路沒收為國有,由此引發革命令清廷迅速覆亡。所以從歷史可以知道,好的制度雖不能一下子建立,但只要朝向好的方向付諸實踐和完善,再腐朽的政局也有扭轉的希望。而背向民心,妄圖拉倒我們已建立的好制度的人,歷史證明他只會自取滅亡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