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3月2日 星期日

重溫廿六課(九):《歸去來辭並序》、《漢字的結構》

《歸去來辭並序》- 陶潛
  《歸去來辭》讀上來朗朗上口,節奏輕快,彷彿看見跳躍的音符。作者將要辭官還鄉,他那份雀躍和期盼的心情在辭中表露無遺。文章句子的長短和節奏,都能配合文意,這是一般寫作的人難以兼顧的。
  辭的開首便是一聲歎喟:「歸去來兮!田園將蕪胡不歸!」正如我們在少年時有一些愛好,畫畫呀,鋼琴呀,足球呀。到長大了,大家都為了謀生,又為了一些生活雜務,更為了一些糜爛的嗜好,便將這些興趣都荒廢了。「停一停好嗎?你看!畫筆都乾硬了,鋼琴都封塵了,足球都漏氣了,你還置之不顧?」置之不顧的除了是這些舊物,還有枯乾了的心靈。
  接著是難解的一句,亦是眾人心中難解的矛盾:「既自以心為形役,奚惆悵而獨悲?」既然知道為了搵食,便不能率性而行,既然都明白了,為何時不時又感惆悵又感傷悲呢?人總是在認命與不認命之間苦苦纏擾啊!最後作者索性豁出去,唔撈了!
  陶淵明是中學語文科的常客。中一時讀過《五柳先生傳》,中二讀《桃花源記》,中三讀《歸園田居》,中四五會考讀《歸去來辭》,幾乎每年都會跟他打交道,可說是中文科作家龍虎榜的冠軍了!

《漢字的結構》- 左民安
  這是一篇平鋪直述的說明文,沒有特別的寫作技巧,也沒有可堪玩味的地方,是比較悶的一篇範文。說明文一般都比較沉悶,考試局找了這篇說中國「六書」造字之法的,已算是頗有趣味了。
  文中提及「假借」法,說到古文之所以難讀,其中一個原因是假借字太多,又叮囑我們不要在「本有其字」的情況下胡亂假借(實為寫錯別字)。這令我想起現今的人很喜歡「玩食字」,玩食字多是為了在原有詞意上別開生面,引人注意,這已是不值得鼓勵。更甚者,就是徒玩食字而無新意。例如政府廣告上的「築」福香港、集思「港」益,若用回「祝福香港」和「集思廣益」,意思根本分別不大,所玩的食字絕不高明,難讓人另眼相看(只能引人唾罵吧!), 而那些錯別字又沒有用引號標明,完全是有破壞無建設之舉。
  為甚麼我如此痛心呢?因為我也是玩食字的受害者。童年時我曾追看一套叫《義不容情》的連續劇,連主題曲也懂背唱了。幾年後在中文課裏,讀到「義不容辭」這成語,心中便是一怪:「不是義不容情才對嗎?」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