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3月3日 星期一

重溫廿六課(十):《請客》、《齊桓晉文之事章》

《請客》- 王力
  有別於其他一本正經的範文,這篇文章用字和語調都十分滑稽,以幽默的方式將中國人請客的醜態表現出來。文中一些有趣的語句,如「我的錢就是你的錢」、「受人錢財,與人消災」、「青蚨在荷包裏發出去是令人心痛的」、「求仁得仁」等,很容易勾起讀者一些請客和被請的經歷,令人會心微笑。這篇文章詼諧仍不失結構緊密,每段都有一個小主題,且段與段之間聯繫亦強,讀上去絕無拖泥帶水之感。


《齊桓晉文之事章》- 孟子
  讀《論語》能感受到孔子的誨人不倦,讀《孟子》便能享受引人入勝的推論和比喻。「魚與熊掌」、「五十步笑百步」、「揠苗助長」、「重做馮婦」、「杯水車薪」等都讓後世人一再回味。中三時讀過《論四端》,讀到「見孺子入井」的比喻,便覺得這是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」的最佳論證了。
  這篇文章記錄孟王跟齊宣王的對話。孟子巧妙地用「以羊代牛」一事推論齊王有仁愛之心,往後帶出的「不能與不為」的論證亦為齊王所動,可是後來孟子仍不獲齊王重用。孟子的雄辯,不亞於商鞅、張儀、李斯,但他們懂投王所好,迎合君主急於稱霸的野心,只是這種沒有原則的性格,亦間接導致他們不得善終。對於富貴功名,孟子並不強求,抱負伸展不了便跟孔子一樣退而講學,既得善終,亦為後世立說。
  至於孟子主張以民為本的仁政,在現實是否行得通?猶幸當時還有滕文公。滕文公祟尚孟子學說,施行仁政而政績卓越,鄰國的人民也紛紛移居滕國,而滕國只是方圓五十里、夾在列強之中的小國而已。仁政在戰爭慘烈、禮崩樂壞的戰國時代尚且行得通,何況在今天呢?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