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

重溫廿六課(三):《醉翁亭記》、《驀然回首》

《醉翁亭記》 - 歐陽修
   以一問一答的方式,將滁州的山水風光、風土人情都娓娓道來。作者位居太守,是一州之長,卻能與民同樂,一起遊山玩水。而民眾知道太守光臨也毫不拘謹,「負者歌於途,行者休於樹,前者呼後者應」。賓客們都「起坐而喧嘩」,飲少輒醉的太守則「頹然乎其中」,不會擺起高官架子,是親切和藹的老者。當然,與民同樂是雙方的,不是高官一廂情願落落區堆個笑臉便行,這在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另有精采演繹,有興趣可以一讀。



《驀然回首》- 白先勇
  很長的一篇回憶錄。少年時讀這篇總嫌篇幅太長,老師說不妨當成看一套電影。文章穿插了很多人物和場景,主題都是圍繞他的作家之路。從作者少年時臥病在床,腦裏滿是怪念頭,是未諳世事的小伙子,到後來經歷了一番波折,出走國外,「去國十年,老盡少年心」。
  文中提及兩位恩師,李雅韻老師讀國文出身,力勸作者修讀外文,因這對小說創作的啓發大得多,這客觀的見解令作者十分感激。夏濟安先生認為毛姆和莫泊桑用字很冷酷,對作者會有好影響。後來作者讀回《夏濟安日記》,才知恩師曾是浪漫主義者,深刻體會當中的弊端。這令我領略到做學問的人所需具備的嚴肅態度,自己就是對自己最嚴厲的批評者。
  最後作者淺談小說創作,他提到的敘述法與戲劇法可謂一針見血。我回想以往讀過的小說,安排敘述與對話的功力,確是影響小說優劣的重要因素。
  在中學時我沒這種耐性去聽別人說往事,但人大了便有興趣看看別人的人生,也順道觀乎自己的人生,甚至想學作者,用紙筆回顧我的往事,說說令我心懷感激的啟蒙老師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