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2月26日 星期三

重溫廿六課(五):《再別康橋》、《聽陳蕾士的琴箏》

《再別康橋》- 徐志摩
  這首詩可說是新詩中最廣為人知的一首了。大概是因為這首詩十分好記易讀,而且開句已經不凡:「輕輕的我走了,正如我輕輕的來,我輕輕的招手,作別西邊的雲彩。」令我立即想到唐朝崔顥的「昔人已乘黃鶴去,此地空餘黃鶴樓,黃鶴一去不復返,白雲千載空悠悠。」兩首詩都「犯重」,不斷重覆「輕輕」和「黃鶴」,卻營造了令人想追看下去的迫切氣氛。
  臨別康橋的一天,在夕陽下欣賞康河美景,說到「彩虹似的夢」時,便猛然醒覺「尋夢?」,然後獨自起程。船越撐越遠,草越見越青,及至夜時已「滿載一船星輝」,高興得快要「放歌」。然後又是一次轉折,由「放歌」到「不能放歌」,終至「沉默」。作著情感的收放和起伏,配以康河的黃昏和夜空,構成了一首情、景都十分豐富的好詩。
  順道一提,徐志 摩另一首新詩《偶然》也很值得細味。


《聽陳蕾士的琴箏》- 黃國彬
  新詩有所謂的「意象派」,是專注於用不同的意象,來營造詩的氣勢和氣氛。我想這詩的作者也有此目的,可惜這詩所用的意象群都十分凌亂,意象間都沒有很強的關聯,且未能將情融入意象之中,這令我體會到濫用意象的壞處。詩中每一句都經精雕細琢,但恐怕讀者難以承載,因為每一句都需要很集中精神去想像,而構圖完成後,到下一句又要抹掉了。

沒有留言: